|
5月10号,美国FDA完成并发布了生物类似药原研替代指南,给生物类似药企业提供了一条明确的路径来证明其产品与原研药具有可替代关系。
全文1104字,用时2.5分钟 作者:無恙 5月10号,美国FDA完成并发布了生物类似药原研替代指南(下载原件请点击阅读原文),给生物类似药企业提供了一条明确的路径来证明其产品与原研药具有可替代关系。 近年来,全球生物药快速发展,根据药物综合数据库(PDB)显示,2018年全球畅销品牌药TOP10药品中,仅有来那度胺一个化药,其余均为生物药。 图1.2018年全球畅销品牌药TOP10 另一方面,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按理说,生物类似药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在美国市场上应该大有所为,但现实却不尽人意。 生物类似药在欧洲已上市多年,且大幅降低了欧洲消费者的成本。但在美国,无品的生物类似药的发展则远远滞后。根据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显示,截止目前FDA仅批准19个生物类似物,而同时期欧洲EMA已经批准了55种。 图2.FDA批准上市生物类似药(截止2019年5月) 在年初的时候,《华盛顿邮报》曾发表一篇文章称,卫生保健和政府官员越来越担心,原研厂商为了保护利润以各种“恐吓”阻止患者选择仿制药。这不仅导致患者将陷入原研与仿制药的“保护争夺战”中,同时对国家控制医保支出增添了成本。 而文章中所说的仿制药,主要是指从活细胞中培育出来的生物类似药。尽管FDA已经证明获批的药物都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一些原研企业通过对医生的“教育”,让医生对这些价格更便宜的“仿制”药品产生了怀疑。 去年夏天,辉瑞向FDA递交了一份文件指责安进、基因泰克和杨森生物在“替代性”问题上误导了医生和患者。这些价格更便宜的“仿制”药品产生了怀疑。 前FDA局长Scott Gottlieb也表示,原研企业有意或无意地努力制造关于其生物类似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混淆,特别是对那些考虑“原研替代”的患者和医生进行混淆和吓唬,这些信息可能会以不真实的方式破坏消费者对生物类似药的信心。 阻碍生物类似药原研替代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条明确的可替代性证明路径(BE方案)。而本次FDA发布的生物仿制药原研替代指南给生物类似药企业提供了一条明确的路径来证明其产品与原研药具有可替代关系。 毫无疑问,该指南对于美国生物药市场可能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我国生物类似药企业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该指南中FDA认为试验的主要终点应该更关注于药代动力学和/或药效动力学指标,而不是临床疗效。原因是在替换过程中,疗效终点对于反应替代变化并不敏感。另外,FDA允许美国以外获批的药物作为参比制剂,允许一个注册试验内同时完成生物等效性和可替代性的研究。 指南中提出了一种“替代研究”作为证明可替代性的额外要求。具体而言就是,一部分患者依然使用参比制剂,另一部分患者在研究开始使用参比制剂,之后换成生物类似药,如此往复两次后,保持使用生物类似药。
本文转自“医药地理”。